专业从事金属切削液切削油导轨油液压油火花机油等工业润滑油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4公司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不锈钢北京切削油使用中避免哪些缺陷?

​不锈钢切削油在使用中若操作不当,易产生润滑不足、冷却失效、腐蚀工件 / 设备、环境污染等缺陷,影响加工质量(如工件表面粗糙度超标、刀具磨损加剧)和生产安全。需重点避免以下常见缺陷及诱因:
不锈钢北京切削油使用中避免哪些缺陷?的图片
一、润滑不足导致的加工缺陷
1. 工件表面划伤、毛刺过多
诱因:
切削油粘度不足(如选用低粘度油用于高速重载切削),油膜强度不够,无法有效隔离刀具与工件表面,导致金属直接摩擦。
切削油中极压添加剂(如硫、磷、氯类)含量不足,在不锈钢高硬度、高韧性的切削条件下,难以形成有效极压润滑膜。
避免措施:
根据加工方式选择合适粘度:低速重载(如钻孔、攻丝)选中高粘度(40-100mm²/s),高速切削(如铣削、车削)选中低粘度(20-40mm²/s)。
优先选用含硫磷复合添加剂的专用不锈钢切削油(极压性能更强),确保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稳定润滑膜。
2. 刀具过度磨损、崩刃
诱因:
切削油润滑性不足,导致刀具前刀面与切屑、后刀面与工件间摩擦加剧,产生粘结磨损(不锈钢易粘刀)。
油液循环不畅,切削区无法及时补充新鲜切削油,局部润滑失效。
避免措施:
保证切削油喷射充分:采用高压冷却系统(压力 0.3-0.5MPa),喷嘴对准切削区(距刀具 30-50mm),确保油液覆盖刀具与工件接触点。
定期检查油液浓度(乳化液型需维持 5%-10% 浓度),浓度不足时及时补充原液,避免因稀释过度导致润滑性下降。
二、冷却失效引发的热变形与烧伤
1. 工件热变形、尺寸精度超差
诱因:
切削油冷却性能不足(如基础油闪点低、导热性差),无法快速带走切削区热量(不锈钢导热系数低,热量易积聚)。
油液流量不足或喷射角度偏差,导致冷却范围覆盖不全,工件局部升温过高(超过 200℃时易产生热变形)。
避免措施:
选用高导热性切削油(如含合成酯基础油的产品),其冷却性能优于纯矿物油。
针对大型不锈钢件加工,采用油雾冷却或油气润滑系统,提高散热效率(油雾颗粒小,散热面积更大)。
2. 工件表面烧伤、变色
诱因:
切削油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变质(产生油泥、积碳),附着在工件表面形成焦痕。
低速切削时,刀具与工件接触时间长,油液未能及时更新,局部温度过高导致表面氧化变色(如出现蓝黑色斑纹)。
避免措施:
控制切削油工作温度(≤60℃),定期检查油箱冷却系统(如散热器、冷却风扇),避免油温过高加速氧化。
对易产生高温的工序(如深孔钻削),添加抗氧剂和极压抗磨剂,延缓油液变质,减少积碳生成。
三、腐蚀与污染缺陷
1. 工件生锈、产生腐蚀斑点
诱因:
切削油防锈添加剂(如羧酸皂、胺类)不足,或油液中混入水分(超过 0.5% 时防锈性能骤降),导致不锈钢表面形成电化学腐蚀。
加工后工件未及时清洗,切削油残留时间过长(尤其在高湿度环境),引发锈蚀。
避免措施:
选用含长效防锈剂的切削油(适合不锈钢的切削油通常防锈期≥7 天),定期检测油液水分(用水分测定仪,超标时及时脱水或更换)。
加工后用煤油或专用清洗剂清洗工件表面,吹干后涂防锈油(尤其在潮湿季节)。
2. 设备腐蚀、管路堵塞
诱因:
切削油酸性过强(pH 值<8),长期使用会腐蚀机床导轨、油箱等金属部件。
油液中混入切削碎屑、砂轮灰等杂质,未及时过滤,导致管路堵塞、泵体磨损。
避免措施:
定期检测切削油 pH 值(维持在 8-9.5,碱性环境可抑制腐蚀),必要时添加 pH 调节剂。
安装多级过滤系统(如滤网 + 磁性分离器),及时清除固体杂质(过滤精度≤20μm),每周清理一次油箱底部沉渣。
四、油液性能劣化缺陷
1. 切削油乳化破乳、分层
诱因:
乳化型切削油混入过多硬水(钙镁离子超标),破坏乳化平衡,导致油水分离。
不同类型切削油混用(如矿物油与合成油混合),引发化学反应,破坏油液稳定性。
避免措施:
乳化液配制时使用去离子水或软水,硬水地区添加软水剂(如三聚磷酸钠)。
禁止混用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切削油,更换油种时彻底清洗油箱和管路。
2. 油液发臭、细菌滋生
诱因:
乳化型切削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细菌(厌氧菌、霉菌)大量繁殖,分解油液成分产生恶臭(如硫化氢味)。
油液长期不更换,污染物积累过多,成为细菌滋生的营养源。
避免措施:
定期添加杀菌防腐剂(每月 1-2 次,按油液总量的 0.1%-0.3% 添加),抑制细菌繁殖。
制定换油周期(一般乳化液 2-3 个月,纯油型 6-12 个月),换油时彻底清洗油箱,避免残留污染物污染新油。

[返回]   

不锈钢北京切削油使用中避免哪些缺陷?

贵州雅安盐田大涌大观宁洱